中船股份虧損虧損激增年內扭虧無望
2013-10-29 08:08:0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0月28日,中船股份發布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僅5.83億元,同期營業成本卻高達6.84億元,該公司凈利潤虧損從去年的250.92萬元,增至9479.83萬元,虧損額同比增幅高達3678.03%。
虧損額加劇使中船股份年內扭虧基本無望,距離被ST又近了一步。“那也沒有辦法,我們現在還沒有任何可供披露的重組信息。”中船股份董事會秘書陳慧否認公司將會在剩余的兩個多月內再做努力避免ST,并在電話(產品庫 求購 供應)那端以重感冒為由,婉拒了記者進一步的采訪要求。
虧損激增
整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共17家公司拖欠中船股份1.47億元,相當于其前三季營收的25%
中船股份28日交出一份極為難看的季報,幾乎滿眼負值。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船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8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13億元同比下滑18.2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479.83萬元,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倍。
營收和利潤數據均呈現下滑態勢之際,中船股份的營業成本卻居高不下。前三季該公司營業總成本為6.84億元,入不敷出的情況致使該公司現金流再度是負值,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2778萬元。
其他經營數據也不容樂觀,該公司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大幅減少,分別同比降低96.73%和38.72%,對此,中船股份的解釋是本期銀行承兌匯票以及船配產品應收賬款的減少。
事實上,中船股份的應收賬款多數來自集團其他公司的占款。中船股份2013年中報曾經披露,在應收賬款金額最大的客戶名單中,上海江南長興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江南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和上海德瑞斯華海船用設備公司這三家同一集團兄弟公司的欠款最大。目前,整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共17家公司拖欠中船股份1.47億元,相當于其前三季營收的25%。
如果兄弟公司不還賬,中船股份的日子無疑將極為難過,該公司的現金流已經為負數,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還增加了60%,達到1.6億元,而且還有1億元的長期借款部分將于一年內到期。該公司的借款利息也增加了79.8%,達到1194萬元。
中船股份表示,因銷售收入減少且綜合毛利下降,公司經營業績不佳。此外,受船舶市場、大型鋼結構市場等原因的影響,公司新接訂單減少,訂單價格持續下降,基于此,公司預計2013年度可能繼續虧損。
唇亡齒寒
由于各船廠缺乏新增訂單,開工不足,拖累中船股份也不得不減利潤去搶單
由于中船股份去年已經虧損7605萬元,如果本年度繼續虧損,將因為連續虧損而戴上ST的帽子。如果這一幕真的發生,或將成為第一個被ST的船舶企業。
中船股份屬于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之一,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則是國內最大的船舶制造企業,該集團的明星企業中國船舶(600150.SH)還曾以每股300元創下中國股市歷史上最高的股價(不算復權的情況下)。中船股份股價最高時,也曾達到每股63.97元,遠比中國石油等權重股高得多。
兩家船企的股價顯示市場曾對該集團看好,但是現在中船股份已經跌至每股11.3元,中國船舶每股只有17.31元。加之中船股份虧損加劇,ST在即,如此落差令人噓唏。
盡管中國船舶的三季報還未公布,中船股份的數據已經從一個側面反映整個行業的景氣程度不容樂觀。
中船股份實際上并非直接造船,而是造船業的供應商,為其提供船舶配件以及大型鋼結構和成套設備。由于各船廠缺乏新增訂單,開工不足,拖累中船股份也不得不減利潤去搶單。該公司內部人士承認,虧損主要是銷售收入的減少和主營業務毛利的下降,目前承接的產品普遍毛利率較低,另外,傳統鋼結構產品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承接訂單與履行合同的難度和風險進一步加大,導致部分產品出現虧損。
至于整個造船行業,訂單雖然有所緩解,但訂單量并不大。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中國船企新接訂單3491萬載重噸,雖比去年同期接單激增139%,但是在手訂單僅11464萬載重噸,比去年同期的12383萬載重噸減少了7.4%。
船舶市場的過剩問題仍舊困擾著造船行業的復蘇步伐。
造船門檻有變
記者了解到,《船舶行業準入條件》已經編寫完并于日前完成信息披露
針對造船企業“無工可開”的問題,為促進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今年7月底,國務院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后3年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七項主要任務,其中第三條提出,要嚴控新增產能,整合優勢產能,淘汰落后產能。
記者了解到,工業信息與產業部已經針對此條出臺了具體的條例,《船舶行業準入條件》已經編寫完并于日前完成信息披露。工信部產業司陳處長向記者表示,上周該部已經將向社會廣泛征求來的意見收集歸類,并將在一個月內完成修改意見,發布正式的條例文本。
據悉,條例內有將造船行業的準入門檻提升的內容,如企業主要生產技術指標為“鋼材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造船綜合能耗每萬元增加值不高于0.20噸標準煤,分段上船臺(進塢)無余量搭載率不低于80%,下水(出塢)前舾裝(產品庫 求購 供應)工程完整率不低于85%”等。
另外,對于一些投機資本頻繁進入造船市場,條例內也有要求造船廠生產所用土地,應具有至少十年以上的租賃期。
不過,他不愿披露是否該條例具有強制性,不符合準入條件的船廠是否會被整頓出局。